倉山
框哥說:“躊躇著寫下這篇文字,擔心會不會把兒時的回憶推向更遠的地方??墒遣疬w的腳步和封閉的院落告訴我,也許這就是一首簡單的離歌。丟失了舊有靈魂的處所,不再是我們曾經的故鄉。”
撰文、攝影:姚力姚曄
老倉山歷史建筑群落老照片,來自網絡
第一次鴉片戰爭后,戰敗的清政府在《南京條約》中將廣州、廈門、福州、寧波與上海五處開辟為對外貿易口岸(五口通商)。截至光緒23年(1903年),先后有美國、法國、荷蘭、瑞典、挪威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德國、俄國、日本、奧匈帝國、比利時、意大利、墨西哥等17個國家在福州倉山設領事館,建立了十余座教堂,開設了兩所神學院和近十所學校,加上電報公司、郵局、洋行、銀行、海關宿舍、西式別墅和原有的傳統民居, 倉山因此有“萬國建筑博覽會”之稱。這也是我們今天談起老倉山的基礎所在。今日所謂的倉山歷史建筑片區,主要是指以煙臺山為核心的歷史風貌區,包括煙臺山歷史核心區、馬廠街歷史建筑群、公園路跑馬場歷史建筑群及周邊地區。
街區的老人
略顯破敗的住宅
與市中心的三坊七巷不同,位于福州城墻之外的倉山,經常被丟在記憶的角落里,甚至城外的上下杭也比倉山更早進入舊城改造進程。盡管老倉山要拆遷的聲音已經響了好幾年,總是雷聲大雨點小,房子還是那些房子,人還是那些人。在老人們的眼里,倉山的歲月似乎凝固了,永遠都是兒時玩鬧時的場景。
老洋房門前的裝飾
只是這一次似乎動了真格,舊城改造的規劃終于越過閩江,來到了倉山,希望把倉山的歷史建筑片區建成福州的鼓浪嶼?;虿鸹蛄舻母鞣N方案,變成了網絡流言,讓人無從分辨真假。唯一能確定的是在這個春天,老倉山的某些部分真的將永遠消失了。于是有當地媒體玩笑式地擬出了標題,號召老建筑愛好者們,在這個春節給老倉山“拍遺照”。
由于長時間被忽視,老倉山的許多院落已經荒廢。在前幾次整修規劃中,又有一些院落被劃為危房而關閉,今天能隨意進出的十分有限?;蛟S隨著這次改造的完成,能夠恢復倉山當年興盛時期的樣貌。
陶淑女子學院
華南女子學院
福建師范大學位于老倉山歷史風貌區的邊緣,其音樂學院主體建筑便是1903年英國安立間會募捐籌建的陶淑女子學校,校部則是曾經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,這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一批女子大學。由于建筑位于學校內,且仍在使用中,兩座建筑的保存狀況良好,并對外開放,成為老倉山建筑的代表。大學也頗以兩座建筑為傲,在各種校園廣告牌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。據說當年為修建跨閩江的三縣洲大橋,有方案要拆除華南女子學院,幸虧經過商討,方案沒有實施,珍貴的歷史建筑得以留存。雖然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游客,但是每到節假日,還是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女孩來此處取景拍攝寫真。
出福建師大的北門,過街便是康山里街區。入口處是一處老建筑改造的咖啡館,提醒著人們,從這里開始,便正式進入了老倉山歷史風貌區。白色的墻面背后大都藏著紅磚老洋房,可園與夢園都坐落于此。
可園住宅入口
建于民國初期的可園,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房子。當年林徽因與梁思成新婚燕爾,回福州探母,曾客居于此。這是祖籍福州的林徽因唯一一次踏上故鄉的土地?,F在早已分不清哪一扇窗戶曾經映出過才女的身姿了,有的只是斑駁的光影,還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。
夢園前的街巷
夢梯題字
夢梯
可園不遠處即是夢園。單憑名字便給建筑染上了浪漫的氣息。夢園主體建筑入口處的臺階跟隨園名被稱為夢梯,“夢梯”的題字旁標明建筑始建于1926年。文革中,主人將前后門口的匾額“夢園”和“夢園別徑”用灰泥涂抹,得以幸存。直到今天,這座兩層帶地下室的英式建筑仍然有人居住,臺階旁,主人用貝殼栽種花草,給建筑帶來一絲海洋的氣息。
馬廠街街景
附近便是因戚繼光在倉山設馬廠而得名的馬廠街。歲月流逝,馬廠街的住宅已逐漸凋敝,不過仍然保留著相當的人氣。臨近春節,當地居民紛紛給大門換上新的春聯。
林森公館
在福州,林是大姓。辛亥革命后,最出名的林姓人或許當屬林森。林森,原名林天波,福州閩候縣人。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,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,1932年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。馬廠街盡頭不遠處的七星巷就是林森公館所在。巷子早已在城市建設中消失,這座三層的公館卻被保存下來,辟作兒童圖書館??紤]到建筑的保護與使用者的安全,進入者需配發標有數字的手環,以控制入場人數。這座房子雖然叫做林森公館,卻非林森本人修建。林森任主席期間,為官清廉,常常入不敷出,于是當時的建設部長專門為他建造了這處寓所,供其回鄉時小住。
西林小筑內景
與鼓浪嶼等近現代歷史街區不同的是,老倉山的歷史風貌區因為人氣較低,因此沒有什么商業活動。過了林森公館,到了復園路一帶,才開始逐漸出現店面。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復園里一號和西林小筑。不過似乎都處于改造區的邊緣地帶,跟店主談起未來,都是滿滿的不確定。
石厝教堂
教堂內景
沿著道路往煙臺山方向,可以看到一處已經封閉的教堂——石厝教堂,據說目前歸海軍家屬院管轄,不知是否有誤。教堂的正式名字是圣約翰堂,五口通商之后由英國僑民修建,不過在當時也開放給其他國家的基督教徒,于是有“國際教堂”之稱。教堂旁一棵老銀杏樹,深秋落葉時便是教堂最美的季節。
沈記漆器店門前
眾所周知,福州有工藝三寶:油紙傘、角梳和脫胎漆器。清末福州漆匠沈紹安根據古法創制出脫胎漆器,拓寬了漆器的形態種類。1915年,沈家人在塔亭路起家,開起了漆器店。今天,在離石厝教堂不遠的塔亭路53號,還能看到舊日漆器店的門面,只是不免有些荒涼。店門前有一株高大的藍花楹。曾幾何時,藍花楹是福州城的重要行道樹,每當花季便是一片紫色的花海。后來因為臺風襲擾頻繁,藍花楹的木質不夠堅硬,枝干常常被吹折掉落,逐漸被新的行道樹種替換。與這些舊貌猶存的建筑相比,位于煙臺山片區核心地帶的煙臺山公園卻已荒廢多時,不免讓人有些感慨。
泛船浦教堂鐘樓
泛船浦教堂雕塑
教堂前拍攝婚紗的新人
走下煙臺山,沿閩江邊向東,有一處泛船浦天主教堂,基本算到了倉山歷史風貌區的另一邊緣?,F有教堂始建于1932年,為鋼筋水泥磚木混合結構,單塔樓仿哥特式建筑,是全省最大的天主堂,時稱“江南第一堂”。1946年,福州教區升格為省總主教區,該堂成為福建天主教主教區總堂所在地。對于不信教的福州人,這座教堂最惹人注目的應當數2008年的整體平移工程。是年,因建設需要,教堂的神父樓進行了整體平移,以進行保護,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,平移80.7米后,又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,由原東西朝向變為南北朝向,最終與主教堂平行。今天,教堂已經成為閩江畔的一處靚麗風景,每天都吸引著大量新人前來拍攝婚紗。聽著教堂的鐘聲,不遠處的中洲島上,落日正映出瑰麗的云霞。
舊街巷里的煙火氣
“一座花園,一條路,一叢花,一所房屋,一個車夫,都有詩意。尤其可愛的是晚陽淡淡的時候,禮拜堂里送出一聲鐘音,綠蔭下走過幾個張著花紙傘的女郎……”這是葉圣陶為煙臺山寫下的字句,幾十年來被無數次引用,卻再少見到新的篇章。
我們從來不缺故事,缺的是講故事的人。鳳凰因為沈從文一部《邊城》聲名鵲起,宏村與周邊村落的差距也許就是《臥虎藏龍》中的驚鴻一瞥。老倉山也是如此,或許它與鼓浪嶼的距離真的沒有那么遠。